本報通訊員 郝維興 戴海濱
有這么一群人,他們穿梭于AG600飛機的每一個角落,為飛機的每一個用電設備搭建靈魂的橋梁。他們做著非常偉大的工作,卻總是默默無聞。他們就是航空工業通飛華南公司AG600飛機電纜突擊隊的成員,一群為“鯤龍”鋪設并導通“血管”的人。
27000個標準件、2400個零組件、522束電纜、200份AO指令、4名工藝人員、13名操作人員,180多個日夜,只為電纜安裝固定這一件事。簡簡單單的一串數字,但代表的是一道又一道難題不斷被攻克。
在這個團隊里,每一個角色都承擔著不同的分工,目標都只有一個——早日完成總裝,實現首飛。
工作中他們全面協調設計、制造、供應商等,完成了AG600-001架機機頭、機身、機翼、尾翼、起落架、短艙線束的機上敷設和固定工作,以及線束機上收頭等工作。他們以線束為單元,系統地發現和解決問題,提前發現影響后續全機電纜測試及機上通電的隱患,最終順利完成了全機電纜導通絕緣檢測工作。這期間,他們實行看板管理,對每個現場問題制定行動項目,指定負責人和完成節點,以解決行動項目為日常工作重點,推動電纜突擊工作的開展。
在任務周期緊、人員少,與其他系統干涉、協調更改較多,參與人員部門較多,工作信息量大,協調難度大的情況下,團隊成員堅定信念,秉承“航空報國”精神,不斷追趕生產進度。除統一加班時間外,個別攻關問題他們利用中午和周末晚上解決。
AG600全機電氣互聯復雜程度高,電纜導通、絕緣等測試工作難度高、工作量大,全機約有20000個測試點,若采用傳統的手工測試方法需40~50天才能完成全機電纜測試,而且長時間重復人工作業更無法保證測試質量。經研究論證,團隊確定采用全機自動化測試技術,經過轉接電纜設備、自動化測試設備使用、軟件二次開發及結合實際情況研制出全機電纜自動化、分系統測試系統,建立分組輪班機制,日夜不間斷輪流測試。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,最終將測試周期縮減至8天,提前完成了測試任務,為型號的研制節點提供了保障。
團隊在型號研制中積極探索、勇于創新,技術、技能水平得到了鍛煉和提高。這群人的想法其實很簡單,那就是希望AG600能早日騰飛。他們雖然沒有響亮的口號,但卻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切。這期間,他們有些人病倒了還堅持工作,他們有些人只能看到熟睡中的孩子,他們有些人只能通過電話了解異地熱戀中的他或她,但這些都沒有阻擋他們那顆熱愛藍天的心!